——2010年12月23日在365bet足球网站_365被限制投注的原因_正规的365网站平台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 侯永智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背景
(一)“十一五”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预计到2010年末,在地口径GDP预计完成158.1亿元,同比增长25.6%,区属口径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16.3%,年均增长3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五年累计完成151.2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285.3%,年均增长23.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8亿元,原体制完成3.6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50%,年均增长34.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530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完成6600元,同比增长10%,年均增长8%。
1、工业优势显着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8.56:43.30:48.14调整到2010年的0.95:83.83:15.22,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0.53个百分点。
2、全面完成国企改制。截止2010年末,全区累计完成国有企业改制37户,占应改制企业的100%。
3、开放实现新突破。五年累计引进域外资金115.2亿元,年均增长15.3%;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655万美元,年均增长66.2%。
4、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一五”以来,城乡基础设施投累计入3.5亿元,年均增长35%。碾三线(南环)全线贯通,建设桥梁3座,改造城市道路43条。
5、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十一五”期间,先后5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3.38亿元;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80.4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1%;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8.4%;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用房面积224.5万平方米,使4.5万棚户区居民彻底改善了生活条件。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将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期,一是国家“十一五”“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 重点工程建设,将在2011年试车投产;二是2010年4月6日沈阳经济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是省政府明确城区经济要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四是新的区划调整后,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沈阳经济区抚顺石化新城”概念规划方案。
同时,“十二五”也是各种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从全市比较看,虽然我区经济发展的总量比较大,但是速度还不够;社会保障问题仍十分突出,全区下岗职工3.1万人,城镇居民低保边缘户8742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30%以上;政府债务负担仍十分沉重,全区债务8.2亿元;龙凤煤矿破产遗留问题矛盾突出而复杂;启动石化新城规划建设需巨额资金,任重而道远。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快速发展中予以解决。为此,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尽快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工业强区、山水城区”。
二、“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要紧紧抓住“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投产和沈阳经济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沈阳经济区抚顺石化新城”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启动石化新城规划建设;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建立高效的经济运行体制;扩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城区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实现我区工业格局的调整;改善民生,强化保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我区持续、稳定、和谐、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成为全市排头兵。构建“四区、四线、九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四区”:现代工业区(1145工程、五大产业集群、七大生产基地、十大产业链条)、农业区(扩大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种植面积、提高观光农业档次)、旅游生态区(集山水、人文、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集聚区)、宜居商住区(集金融、购物及商住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四线”:浑河北岸、河滩公园及甲邦湿地现代宜居区景观线、东洲河及河滩公园现代宜居区景观线、南环现代工业景观线、202线章党段绿化苗木景观线;“九点”:新屯公园、石化山公园、浑河河滩公园、东洲河河滩公园、坝前水上乐园、浑河橡胶坝、东洲河橡胶坝、海新湿地、甲邦湿地景点;基本完成现代石化新城规划建设目标,即以石化产业为主的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宜居的组团式城区。新城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工业产值2000亿元,财政收入80亿元。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00亿元,年均增长39%以上,实现2015年比2010年翻两番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2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0亿元,年均增长49%;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20%。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5%;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7%;完成危旧房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平方米。
3、基本实现工业强区。到“十二五”期末,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80%以上。
4、建设生态型城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6%,森林覆盖率大于7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9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65%;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东洲河城市段水体稳定四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
(三)重点任务
1、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扩展城市发展空间
按照抚顺市“十二五”规划东优战略,启动石化新城规划建设,依托“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将高新区向兰山地区扩展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和碳纤维生产基地,使之成为具有世界规模的炼油化工一体化基地。加快萨尔浒风景区、坝前区及旧城区改造,建设生态观光、度假于一体的旅游集聚区。到“十二五”期末,建成产业竞争力强、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石化新城。
2、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二五”期间,要加快高新区、兰山精细化工园区、海新工业园区、环保设备产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将城区内工业企业逐步向园区聚集,实现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化工、矿产两大支柱产业,倾力推进房地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第三产业发展。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形成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1个、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1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1个、超50亿元的企业1户;超30亿元的企业2户、超10亿元的企业20户;超亿元的企业50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个。
(1)大力发展两大支柱产业
化工产业
充分依托“1145”工程{年炼油1150万吨,年产乙烯100万吨,形成年产石蜡100万吨、年产润滑油基础油50万吨、年产表面活性剂原料35万吨、年产合成树脂140万吨四大石油化工原料生产基地,新增销售收入500亿元(达到1000亿元),重点建设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碳纤维、合成橡胶、塑蜡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形成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产品、合成新材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特种石蜡七个生产基地;倾力推进苯酚、双酚A和聚碳酸酯新材料,合成氨、己内酰胺、尼龙6和帘子布,液化气深加工、合成橡胶项目,碳纤维原丝及复合材料、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十大产业链条延伸。到“十二五”期末,总投资达到480亿元以上,产值10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00亿元以上,直接创造约2万个就业岗位。
矿产业
煤矿:整合煤炭资源,将核定生产能力由年产148万吨提升到年产230万吨。泰和、鑫地源、中汇煤矿继续保持国有一级标准化矿井。成立煤炭开发公司,统一管理章党乡4家煤矿,力争达到一级标准化矿井;泰和煤矿采煤工作面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全面实现机械化采煤矿井,其它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50%;百万吨死亡率控制目标为零;特别重大事故为零;煤矿职业病发病数为零;资源综合利用瓦斯产量保持年0.5亿立方米的水平。
铁矿:充分整合铁矿资源,全面整顿铁矿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秩序。重点建设由抚顺兴洲矿业有限公司投资1037亿元,年处理铁矿石300万吨项目。达产后年营业收入12亿元,实现税金3亿元。
菱镁矿:重点对哈达镇镁矿石保有贮量2亿吨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扩大现有开采和加工企业生产能力,提升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探索和开发产业链的延伸,将其做大做强。
(2)倾力推进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
坚持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发展壮大房地产业,加快大、小甲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倾力推进绥化路北、大小甲邦、新屯地区的危旧房改造和房地产开发速度,集中力量打造石化新城。危旧房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300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期末,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20平方米。
旅游业
以名嘉广场为核心,整合罗台山庄、萨尔浒风景区、元帅林、南山风景区、三慧寺、白家店、万家沟、兰山、果岭度假村等旅游资源,形成萨尔浒休闲度假旅游带;以365bet足球网站_365被限制投注的原因_正规的365网站平台老工业基地为依托,构建龙凤矿竖井、西露天矿坑、天湖啤酒、六四零九工厂、高新工业园区、抚顺棚改、章党镇抗日英雄纪念馆等为载体的红色记忆观光体验旅游带。配套发展食、住、行、游、购、娱乐游要素产业,倾力打造抚顺东部集山水、人文于一体的旅游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
以绥化路与东洲大街及北延交汇点为中心,规划面积50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大、小甲邦的开发建设,重点打造东洲地区集金融、购物及商住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加快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城郊农业优势,重点发展设施、特色和观光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一是扩大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的种植面积,到“十二五”期末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480亩、特色农业的种植面积23550亩;二是发展花卉苗木5450亩;三是鼓励养殖户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向规模化和公司化发展,加强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四是完成哈达三个辉山牧场和超万头奶牛饲养场建设。打造中心城镇,实现碾盘、兰山城镇化。到“十二五”期末,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0000元,年均增长8.7%。
4、建设生态型城市
“十二五”期间,充分依托区域内水系发达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重点建设浑河南岸(东洲段)和东洲河东岸河滩公园、两座橡胶坝、水库坝下景区、生态休闲文化景区,打造浑河和东洲河景观带,使浑河和东洲河景观带“水清、岸绿、景美、宜居”;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景观环境和居住环境, 造福于民; 全区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植树50万株。
5、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建道路12条、桥梁4座;拓宽改造、维修道路20条;全部解决“摸黑路”, 打造 “四纵六横”的交通格局。同时,实现东洲地区集中供热和集中供(煤)气。
6、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到“十二五”期末,年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6‰和0.9‰左右,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性别比控制在107;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7‰以下,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到“十二五”期末,完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建立满足城乡居民需求,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力度,保证全区人民的饮食安全;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新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5岁,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20/10万以下。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义务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各乡(镇)建成一所省定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是重视学前教育,兴办幼儿园。到“十二五”末期,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坚持以教育工作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毕业生合格率达到100%,每年升学率保持在95%以上,省市重点高中升学率保持在80%以上;三是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到“十二五”末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育信息化水平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四是坚持加强两个队伍建设,中小学校长100%完成岗位培训任务,全市名校校长达到3名以上,小学教师50%达到本科学历,初中教师80%达到本科学历,省市区骨干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1%、10%、30%。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为基础,以民间等为补充,形成区、乡(街),村(社区)社会文化体育网络,不断扩大社会文化体育项目和服务范围,发展健康的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普及并提高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改善和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到“十二五”期末,70%的街道有综合文化站(中心);80%的社区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所有社区都建有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完成区级文体活动中心和体育运动场各一处的建设和改造;全区各类文体经营网点总数控制在240户以内。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积极稳妥地做好依托小额担保贷款促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促就业、实施特别职业培训促就业;二是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和援助、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实施困难群体援助就业,健全零就业家庭长效机制;三是依法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逐步建立起农村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培训8000人。
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公共安全。到“十二五”期末,全区煤矿、非煤矿山工业企业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状况明显改善,各类中小企业伤亡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技术保障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信息化网络体系,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使全区安全生产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
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和谐。一是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强化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加大调解处理力度。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三是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四是认真贯彻落实365bet足球网站_365被限制投注的原因_正规的365网站平台《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努力为全区妇女儿童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积极构建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成区级服务中心、5个社区服务站和每个社区室外活动广场建设,大力发展和鼓励各类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家政服务、职业介绍、托幼养老、人文关怀、配送快递等各类社区服务业,到“十二五”期末,力争90%的社区达到服务示范区标准,省级社区服务示范街道2家;六是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急体系,有效遏制各类恶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理突发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十二五”规划措施
(一)启动石化新城规划建设
按照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设石化新城的东优战略,区委、区政府成立石化新城筹建领导小组,用足用好市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多方筹措资金,高起点、高水平启动石化新城规划建设。
(二)深入实施项目建设
狠抓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扩大增量、调整结构。引导投资大举进入化工、矿产、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及生态环境治理,积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劲。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前期工作。狠抓项目落地,实行领导包保和党政联席会议调度制度,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三)继续扩大改革开放
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整合社会事业资源。内外资并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招商队伍,开展主题概念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引入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扩大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放空间。
(四)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围绕建设石化新城,充分利用石化、矿业集团人力资源优势,突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科技人才,促进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协调发展。造就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广泛的智力支持。
(五)强化规范城市管理
注重完善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以生态环境保护和以资源节约出发点,构建城市经营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使城市资本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通过科学经营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提供优良社会服务。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强化公共服务,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制度、公共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以养老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体系,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解决旧城区改造和零散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七)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以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全面实施依法治区,维护市场秩序与公平。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